原标题: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西部特色产业“拔节生长”,科技创新助力弯道超车
从重庆的“未来显示”,到广西的“中华芯”,再到宁夏的“铍”之奥秘……西部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实现弯道超车。青年科技工作者扎根西部,用智慧与汗水突破技术壁垒,点亮产业未来。
“未来显示”照亮西部之光
在重庆康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芯片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昼夜不息地运转。“90后”芯片技术开发高级工程师刘佳明紧盯电脑屏幕上MLED芯片的测试数据。
“传统测试方式在千万量级的MLED芯片面前‘束手无策’,现在AI算法让效率大幅提升。”刘佳明所说的,正是团队研发的“MLED虚拟量测分区与转移模型”,这项突破助推我国在MLED芯片巨量转移领域与全球顶尖技术比肩。
刘佳明在重庆康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受访者供图)
在刘佳明2014年刚入行时,LED行业焦点还集中在替代传统照明上。如今,他所在的重庆康佳光电已将技术延伸至大尺寸显示屏、车载显示、穿戴式设备、AR眼镜等“未来视界”。
“这里不仅有火锅的热辣,更有科技创新的温度。以前总说‘缺芯少屏’,现在我们不仅补上了短板,还要让世界看到中国屏的精彩。”刘佳明介绍,截至目前,重庆康佳光电已累计申请专利1970余件,授权专利890件,覆盖芯片、巨量转移、封装、检测修复等全链条。
数据显示,电子信息制造业是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已突破7000亿元级的规模,形成了智能终端、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等多元化产业体系,集聚康佳光电、京东方、惠科等规上制造企业800余家,已成为全国重要的MLED研发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选择扎根西部,投身于这一充满机遇的领域。
“中华芯”跳动在西部大地
当重庆的光电产业为“视界革命”按下快进键时,900多公里外的广西,另一场关于“中国芯”的攻坚正在上演。
在广西华芯振邦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块块唱片大小的晶圆经过凸块制造、测试、切割、封装等工艺流程,变成一颗颗不同规格的显示驱动芯片……走下生产线,这些显示驱动芯片将用于制作显示屏幕、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
“小规格的芯片不过小拇指指甲盖大小,有的甚至更小,却是电子产品的‘心脏’,这些‘心脏’的内部构造都是微米级和纳米级的,背后凝结着众多研究人员的心血。”公司玻璃覆晶封装处副处长韩佳伟说。
广西华芯振邦半导体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设备操作。(受访者供图)
这位“90后”技术骨干介绍,公司具有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晶圆凸块制造技术,还将自主研发的钯金凸块工艺代替传统的金凸块工艺,不仅在凸块硬度、产品稳定性和良率上满足了客户需求,还大幅降低了材料成本。
作为西部集成电路产业的“拓荒者”之一,华芯振邦的成长轨迹颇具象征意义。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华芯振邦先后获得49项知识产权与专利,并已形成月生产加工1万片12寸晶圆的产能,预计在今年上半年月产能将突破2.5万片,填补了广西集成电路行业晶圆级先进封测领域空白。
“芯片日益高集成度、高性能及轻量化的需求,对半导体封装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激励我们在半导体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探索,向着一个又一个技术高峰全力攀登,为‘中华芯’贡献力量。”韩佳伟说。
“铍”之奥秘铸就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