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替代到领跑,国产基因测序仪正改写全球竞争版图。
今年2月,基因测序仪制造商因美纳(Illumina)被中国商务部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后,3月4日商务部发布处理措施,禁止因美纳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这一事件如同导火索,进一步点燃了国产基因测序仪的替代热情。
行业共识是,预计因美纳被纳入商务部不可靠实体清单或对中国测序仪及耗材市场格局产生影响,国内基因测序企业有望进一步攫取国内市场份额,为2025年基本面带来支撑。
国产替代的现状:将触发替代加速
2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将美国基因测序仪制造商因美纳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3月4日,商务部发布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关于对美国因美纳公司采取不可靠实体清单处理措施的公告,禁止因美纳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同日公布的答记者问中,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于2月4日依法决定将美国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美国因美纳公司违反正常的市场交易原则,中断与中国企业的正常交易,对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措施,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综合考虑该公司违法情节等方面因素,不可靠实体清单工作机制依法作出禁止其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的决定。
业内共识是,此次事件势必影响到当下的市场规模及竞争情况。这使得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光刻机”的基因测序仪的国产替代进入加速通道。
基因测序技术是指获得目标DNA片段碱基排列顺序的技术,而基因测序设备行业是高度集中的市场,测序仪是基因测序产业链的核心,具有龙头企业竞争力强且市场份额大的格局特点,华大智造、因美纳(Illumina)、赛默飞(ThermoFisher)市场占有率合计近90%(按收入口径计算)。
因美纳曾是基因测序行业的绝对领导者,掌握着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在高通量测序市场中独占鳌头。因美纳测序技术的先进性、专利的壁垒,以及广泛的行业生态,使得全球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产业用户不得不依赖其设备和试剂。
但这种封锁并未阻止中国企业的追赶,反而激发了国产企业的自主创新决心。从DNBSEQ技术的突破到纳米孔测序技术的成熟,国内企业逐步打破因美纳的技术垄断,为行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替代方案。
“华大智造早在10年前就开始布局基因测序技术,2015年发布了首款拥有全套源头性专利测序技术的BGISEQ-500国产桌面型测序仪,采用DNBSEQ核心技术,通过滚环复制进行模板扩增,测序准确度极高。”华大智造首席运营官蒋慧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经过10年发展,华大智造已实现了高中低通量测序仪产品的全覆盖和全布局,去年还发布了长读长纳米孔测序仪,在长短读长结合技术上,做到全世界唯一的全通量全覆盖。
就在DNBSEQ测序技术发布十周年之际,2月24日华大智造发布全新桌面式基因测序仪T1+,是全球首款可在24小时内产出Tb级别数据的桌面式测序仪。T1+也是目前全球桌面式Tb级别基因测序仪中速度最快的机型之一。
(科研人员正在使用华大智造研发的基因测序仪)
从技术创新、产品布局到供应链完整性,国产企业的竞争力已今非昔比。因美纳在中国市场的绝对优势正在被一点点削弱,基因测序仪的国产替代正在加速推进。
中研普华数据显示,因美纳在华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64.5%,骤降至2023年的54.2%,而华大智造同期市占率从19.9%跃升至32.6%,2024年装机量更以56.4%反超对手。在蒋慧看来,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示出国产替代的巨大潜力,也凸显出国内基因测序企业迎来的发展契机。
国产替代的原因:技术领跑 AI助推
随着因美纳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月以来国内基测序仪企业纷纷拿出置换方案。作为国内基因测序仪行业龙头,近期华大智造与行业同仁共同发起了一份关于“可靠”的倡议,向业界表达“中国智造,不止可靠”的信心与承诺。截至2月28日,已有华大科技、吉因加、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等20家在生命科学不同业务领域的机构及企业加入了共同倡议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