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3年!闯出一条国产化的“破壁”之路


  来源: 今日相城 时间:2025-05-08 编辑:清风
分享到:



五月,正是江南最为绚烂的季节,但微旷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旷科技”)总经理李仁庚却无暇领略室外美景。他在高性能显微CT中心里与团队一遍遍地修改着智能工业CT(计算机断层成像)的设计方案。在他身旁,其自主研发的X射线显微原位CT设备正高效运行,通过这台设备,金属材料在应力下的微观变化被精准捕捉,这些数据将帮助科研人员破解材料失效的“密码”。



作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重大项目公司,微旷科技仅用3年时间,就突破国外垄断,成功研制出7款高性能CT与15款多场景原位台。从实验室到产业线,从做实验室的“孤勇者”到做产业的“破壁者”,李仁庚见证着国内材料表征领域从破土新芽到聚势生长的美丽蜕变。


“为什么我们不自己造?”


出生于90年代的李仁庚,见证了中国科技实力的跨越式发展,也坚定地踏上了自己的科研之路。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硕博连读,到南京工业大学、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的科研深耕,他在材料表征领域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也在科研一线深刻感受到“卡脖子”的切肤之痛。



“进口设备动辄千万,功能却无法按需定制,实在难以满足材料科学的研发需求。” 这样的经历让他意识到,高端表征仪器的国产化不仅是技术攻关,更是科研话语权的争夺。“国内科研和产业迅速发展,科学分析仪器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为什么我们不自己造高端X射线CT?”自主研发之梦逐渐在李仁庚心里萌发。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2019年,李仁庚加入南京工业大学范国华教授团队,这也成为他事业的转折点。在范国华教授的支持和组织下,他和来自材料、机械、算法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聚在一起,决心要实现高端X射线CT的国产替代。这群平均年龄仅30岁左右的年轻人携带着积累多年的有关X射线成像和原位实验研究的成果,选择落户在了位于相城的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他们以同步辐射光源大科学装置为技术母体,将前沿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设备,这个构想也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



2020年,项目团队被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慧眼相中。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拨投结合”新模式提供经费支持,并联合相城区政府“筑巢引凤”,提供了高水平的孵化硬件支持,共同助力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快速转化,使团队的首台商业样机顺利落地。


然而,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并非一件易事。“科研人最怕闭门造车。”李仁庚深知,国产设备必须要直击用户需求,真正解决产业痛点。于是,李仁庚开启了“二次学习”,他带领团队奔赴祖国各地,深入航空航天、新能源、工业铸造等领域的企业、高校和院所进行市场调研,记录着每一个需求。“科学家关注技术极限,企业家要找到技术落地的最优解。”他这样总结身份的蜕变。


攀登科技产业新高地


2023年,微旷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于首年就获得了超千万的营业额。目前,微旷技术已在230余家高校和研究单位得到应用,团队每年能够为各领域客户提供上千组高质量CT测试服务,新的生产基地也已投入使用。“我们为国内顶尖科研单位,研制了一套全新的超大型X射线原位CT系统,预计在年内可实现交付。”李仁庚说。



如今,作为微旷科技的总经理,李仁庚仍保持着高频次的客户走访频率,致力于将微旷的创新技术惠及到更多领域。他常说,“要用科研的深度,换产业的广度。”


从实验室的样品台到产业化的生产线,李仁庚的转型之路映射着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致广大而尽精微”,在高端仪器国产化的长征路上,这位青年科学家正以“硬科技”实力书写着科技强国的时代答卷。


来源: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微旷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撰稿:瞿妍


关键词:国产化    浏览量:59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