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北京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的公告。《行动计划》聚焦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示范应用、产业生态、开放合作五大方向,提出20项重点任务。
附件1
北京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北京市关于高端科学仪器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北京科学仪器领域院士专家等高端创新人才集聚,高校、科研院所等高水平研究机构众多,大科学装置和设施平台等重大应用场景丰富优势,加快推动本市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要求,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发挥高端科学仪器关键技术策源地和应用场景聚集区优势,聚焦“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示范应用、产业生态、开放合作”,全面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国高端科学仪器创新高地,努力实现用自主的科学仪器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推动高端科学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弥补国产高端科学仪器短板,提升重点产品供给能力,推动高端科学仪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坚持重点突破。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高端科学仪器产业核心技术和底层共性技术,破除技术和产业约束瓶颈,加快推动仪器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创新突破,为推动本市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发展夯实技术基础。
坚持应用牵引。聚焦北京优势特色重点领域,推动测试验证与供需对接,扩展国产高端科学仪器应用场景,提升场景适配能力,双向发力疏通应用堵点,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京转化应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27年,北京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产业集聚、产业服务、应用推广能力全面提升,构建北京创新策源、京津冀产业协同、全国辐射带动的高端科学仪器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集群。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突破激光器、超高真空等10项以上关键共性技术,研制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等20款以上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产品;创制一批领域公认、行业引领的技术标准;培养引进一批顶尖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建立世界一流的高端科学仪器技术创新研发机构。
——产业集聚态势显著增强。培育年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左右,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3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着力打造怀柔、海淀、昌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效协作的“1+3”产业格局。
——仪器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建成一批精密加工、验证评价、中试熟化等服务平台,研发一批典型仪器谱库和专用软件,产业链和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显著提升,应用牵引机制逐步成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科学仪器产业生态。
二、重点任务
(一)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志性产品
1.加大前沿技术研究力度。开展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究,推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与精密仪器等学科交叉,重点探索跨越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极端条件下精确测量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新实验方法,开辟量子精密测量、光学计算成像等新领域和新赛道,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催生科学仪器研发新范式,开发基于新原理、新概念的前沿科学仪器与技术,促进科学仪器跨代升级,提升原始创新能力。